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

旷视科技IPO重启:盈利痛点难解,亏损高达165亿

2023-03-03 10:024180

文 | 金卫

旷视科技IPO重新恢复。

5月16日晚,上交所网站披露,恢复旷视科技有限公司发行注册程序。

作为“AI四小龙”之一,旷视科技上市之路比较坎坷。早在2019年8月,旷视科技曾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。同年11月,旷视科技进行过一次港股上市聆讯,但未能通过。2020年2月25日,旷视提交上市申请6个月后,旷视港股上市进程状态显示为“失效”。

2021年,旷视科技转战科创板,这一路还挺顺利,2021年9月获上市委会议通过。不过,2022年3月,因上市文件中财务资料有效期问题,需补充提交资料而中止其发行注册程序。

此次科创板注册程序恢复,意味着旷视科技将继续A股上市进程。

不过,目前旷视科技上市依然面临盈利痛点,公司近年来仍处于亏损阶段,2021年上半年旷视科技净亏损18.58亿元,累计未弥补亏损超165亿。这也是AI四小龙共有的痛点,除此之外,旷视科技还面临数据安全、数据合规等监管问题。

人脸识别风波

旷视科技成立于2011年,创始人印奇、唐文斌、杨沐均出自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实验班(“姚班”)。全工程师出身的团队很快就获得了业界关注,斩获多方融资,包括阿里巴巴、工银资管、阳光保险、蚂蚁金服、富士康等,累计融资额超11亿美元。

招股书称:旷视科技是一家聚焦于物联网场景的人工智能公司,面向消费物联网、城市物联网、供应链物联网三大核心场景提供经验证的行业解决方案。

旷视科技、商汤科技、依图科技和云从科技被喻为“AI四小龙”,目前商汤于2021年底在港股上市,云从科技拟于5月底登陆科创板,5月18日开始了申购,依图科技已经撤回上市申请,旷视科技有可能成为第二家A股上市的“AI四小龙”。

相比于“AI四小龙”,旷视科技屡屡受到关注是其“人脸识别”技术,其消费物联网业务中的“身份验证”“虚拟试妆”,城市物联网业务中的“人工智能摄像头”“智慧建筑管理”等,均与人脸识别相关。

旷视科技的人脸识别从技术走向商业落地,与阿里巴巴提供的扫脸支付应用场景密不可分。

2015年,马云通过“刷脸支付”在德国电子展开幕式上刷脸买邮票,这套系统是由蚂蚁和旷视科技Face++合作研发。目前,阿里系也是旷视科技最大的股东。

人脸识别这种新科技,对原有的社会生态冲击,以及监管问题也屡屡引发社会风波。

最大一次风波是在2020年,李开复在公开演讲中的“口误”,表示曾帮助旷视科技公司找美图和蚂蚁金服等合作伙伴,拿到大量的人脸数据,引发社会关注。

旷视科技第一时间出来澄清,声明始终尊重并致力于协助客户确保数据安全,不掌握,也不会主动收集终端用户的任何个人信息。

近年来监管愈加严格,数据安全红线不能碰,特别是对于人脸数据这样的隐私数据,消费者也持敏感与谨慎的态度。

这次旷视科技上市,证监会在注册阶段的第一轮问询中,证监会提出了8项问题,主要围绕在关联交易、两次招股书业绩问题以及数据安全的敏感性问题。

时隔两日,证监会下发了第二轮问询,其中数据合法性问题再次受到关注,目前旷视科技尚未就此作出回应,两轮问询,问题都较为集中,这在IPO企业中并不多见。

亏损160多亿

目前,AI企业面临的普遍问题是盈利困境,旷视科技也不例外。

根据旷视科技最新的招股书显示,旷视科技2018年、2019年、2020年、2021年上半年营收分别为8.54亿元、12.60亿元、13.91亿元、6.70亿元;同期亏损金额分别为28亿元、66.43亿元、33.26亿元、18.65亿元。

截至2021年6月末,旷视科技的未弥补亏损为165.96亿元。

旷视科技对亏损的解释称,主要原因是优先股以公允价值计量导致的账面亏损,以及公司正处于发展期,投入大量资源用于研究创新及市场开拓。

招股书显示:研发上,旷视科技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超过26亿元,占同期总收入都在70%以上。

旷视科技在提示风险时称,其在消费物联网、城市物联网、供应链物联网领域的研发、产品市场拓展等方面仍保持较大投入规模,公司未来一定期间可能无法盈利,累计未弥补亏损将持续存在,无法进行利润分配。

AI企业的困境

为旷视科技贡献营收的主要业务为消费物联网、城市物联网、供应链物联网解决方案。

最主要的收入还是由城市物联网解决方案所贡献的,连续四年均超过60%,在2021年前半年更是达到了72%的占比。

城市物联网解决方案主要应用于智慧城市及智慧建筑管理,消费物联网则是旷视科技的核心优势业务,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,提供云端 SaaS 类及移动终端类解决方案,解决方案以服务或软件为主要形式。

从旷视毛利率来看,最高的是消费物联网解决方案,达到86%,但是这个毛利最高的好生意所贡献的营收占比却越来越低,由30%降至20%左右。

给营收带来最主要贡献的城市物联网解决方案,毛利率却只有20%左右,因此拖累了整体的毛利率,导致旷视科技在行业内垫底。

作为一家人工智能企业,旷视科技城市物联网业务收入中,占比最高的却是硬件收入,2021年上半年,该业务中硬件收入的比例已经高达73.25%。

招股书称,公司城市物联网解决方案通常以软硬件结合的形式交付,其中底层算法、操作系统等核心软件由公司自主研发提供;服务器、摄像头等硬件载体通过采购第三方产品或由ODM/OEM厂商代工生产。

换句话说,尽管旷视科技招股书中不断提及“AI定义硬件”,但实际上卖摄像头和服务器才是旷视科技最主要的生意。

也正是由于旷视科技本身不生产摄像头,在经营过程中需要支付高额硬件成本,进一步导致公司毛利率下滑。

报告期内,公司采购软硬件及ODM/OEM产品分别为6.24亿元、14.72亿元、10.94亿元、4.09亿元。

这背后也体现了旷视科技软硬化一体解决方案,硬件设备往往通过采购的方式购入,自然给成本带来了较大的负重。

事实上,旷视科技体现了AI企业的困境,行业尚在发展初期,导致无法形成规模效应,而下游的传统硬件厂商也在挤压AI公司的市场空间,另外传统硬件厂商诸如海康、大华等已在推进自研算法业务,这也给AI企业带来另一重竞争。

本次IPO旷视科技拟募资60.18亿元,计划用于基础研发中心建设项目、AI视觉物联网解决方案及产品开发与升级项目、智能机器人研发与升级建设项目、传感器研究与设计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。

研发投入大、盈利困难,数据安全又屡被质疑,旷视科技上市之路注定坎坷多。


举报
收藏
打赏
评论 0